近日,青云科技云原生产品负责人于爽在KubeSphere媒体沟通会上,分享了青云科技在云原生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成果,他表示,云原生是AI的重要承载,KubeSphere云原生业务将坚持走开源的路线。 KubeSphere是青云科技自2017年起立项并以开源形式运营的容器管理平台,旨在通过企业版支持商业客户, 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尽管在KubeSphere之前,市场上已有Rancher、OpenShift等海外开源容器平台,但KubeSphere凭借其在社区活跃度、产品丰富度和用户数量等方面的优势,已经能够与这些主流平台抗衡,甚至在某些层面实现超越。 “从很多公开数据可以看到,不管是社区活跃度、产品共同丰富度、用户数量等,KubeSphere都可以和现在主流的开源容器平台抗衡,甚至在某些层面超过它们。”于爽说道。 在回顾KubeSphere在2024年的进展时,于爽强调,尽管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如火如荼,但云原生仍然是AI应用的重要承载。他提到,无论是英伟达的发布会还是其他公开报告,都显示人工智能的应用服务底层承载方式仍以K8s为主,云原生架构在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剥离上层我们看到表面上的东西,无论这个世界是被谁改变、被谁吞掉,但是最接地气,你逃脱不了的还是云原生相关的整个技术栈。”于爽说。 对于青云科技为何选择开源道路,于爽坦言,开源是一个构建客户群体、拉动产品能力和需求的有效方式。然而,开源并非易事,需要巨大的隐性成本投入。青云科技在开源过程中踩过不少坑,但通过吸收前辈经验,逐渐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开源形态和运营策略。 “青云做开源踩了很多坑,但我们坚持围绕产品,产品的好坏、产品能力的多少、服务的客户满意度,一定是最终能让你开源社区稳固的最核心因素之一。”于爽透露,为了持续优化开源策略,青云科技将加大开源力度和投入,并创造更好的产品抓手。例如,通过LuBan这一新架构的高度灵活,联合开源社区伙伴共同推进相关活动和项目,实现互相贡献和拉动。 在商业进展方面,于爽分享了KubeSphere在2024年的显著变化。他表示,客户对KubeSphere的需求已经从最初的简单容器化应用转变为对核心业务的深度支持和稳定性要求。此外,国产化、信创的比例越来越高,金融、制造、互联网等多个行业都在加速采用KubeSphere平台。 “现在很多客户都是把非常关键核心的业务放在KubeSphere上,不仅是要用起来,还要用得更好、更稳定。”于爽进一步解释,当前市场需求呈现深度两极分化趋势,一方面是对大规模基础设施运维稳定性的管理需求,另一方面是对高阶场景如数据库容器化、操作系统内核优化等的深度需求。 为了适应这些趋势,青云科技通过可插拔的开放架构,使KubeSphere真正成为一种云原生的操作系统,能够动态接入第三方能力和扩展组件,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 在谈到未来规划时,于爽表示,青云科技将继续优化LuBan架构,并将其定位为对内对外的服务型工具平台。同时,将聚焦在可观测、跨基础设施集群管理和边缘AI三大方向上加大投入。 “可观测是解决客户运维成本的重要工具;跨基础设施集群管理是永恒不变的需求点;边缘AI则代表着未来的无限可能性。”于爽说道。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