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之阳,渤海之滨,一座涅槃重生的“凤凰城”——河北唐山巍然屹立。 成立于1992年的唐山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以机器人产业为引领,打造“五大产业集群”,在多个领域创下近百项“全国第一”。 “我们正着力构建精准的产业定位,营造优质的发展生态,提升对创新主体的服务质量,厚植一片‘近者悦,远者来’的创新热土。”12月14日,唐山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董学忠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明确产业发展定位 机器人如何成为产业发展的支柱?在唐山高新区唐朵青年公寓一层,一家特别的机器人餐厅为记者提供了解答的线索。 走入后厨,3台通体银色、形似洗衣机的装置正繁忙运转,蒸腾的热气在其玻璃面板结下一层薄薄的水雾。 该机器人餐厅负责人、高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诚勇告诉记者,这是3台炒菜机器人。操作人员只需将原料倒入,机器人便可烹饪出充满“锅气”的佳肴。“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为餐饮行业开辟出新场景。”他说。 机器人餐厅,是唐山高新区以机器人串联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随着产业的不断转型升级,唐山这座传统制造业城市,面临日益严峻的发展挑战。自成立以来,唐山高新区便持续挖掘自身优势,致力于打造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而机器人产业,正是唐山高新区历经多年求索找寻到的答案。 20世纪90年代,唐山高新区开始着力打造智能制造新高地,抢滩布局机器人产业。经过30余年发展,该区机器人企业总数已达198家,占唐山机器人企业总数的90%以上。 “机器人并非一个孤立的产业。我们正聚焦市场需求,实施‘机器人+’行动计划。”董学忠向记者介绍,一个以机器人为引领,涵盖智能制造、数字产业、安全应急、医药健康和新能源的“五大产业集群”,已在唐山高新区崛起。 营造良好创新生态 走进江苏南大电子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整洁明亮的展厅,该公司研发的两台服务机器人,俏皮地向记者打起了招呼。 这家来自南京的机器人企业,今年6月份开始同唐山高新区展开对接工作。谈及半年不到就落户于此的原因,公司董事长狄敏告诉记者:“唐山高新区拥有完整的机器人产业链。但更重要的是,这里有着优质的发展生态。” 优质的发展生态,是吸引企业落地、集聚创新力量的关键因素。百川机器人、汇中仪表两大“共享工厂”已建成并投入使用,搭建起“概念—原型—市场化”的全流程概念验证共享平台;河北智能装备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的入驻,成为智能装备领域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支撑…… 协同,亦是唐山高新区发展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唐山高新区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的门户之一,京唐智慧港在政策、交通等多重利好因素的推动下,吸引了大批企业入驻。河北微探科技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之一。 “我们的北京分公司位于高校附近,主要负责发掘高校科研成果并推动其产业化。”该公司总裁助理王玥告诉记者,“园区附近的高速公路直通北京,唐山西站近在咫尺。虽然总部和北京分公司分属两地,但可以快速进行工作对接。我们办公大厅现在就有北京分公司的同事进行业务交流。” 截至目前,京唐智慧港已入驻40家企业,在唐山高新区形成了一个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强磁场。 提供优质服务保障 “在创业过程中,唐山高新区给予了我们‘亲妈级’的支持。”河北鹰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袁鵾说。 这家在唐山高新区土生土长的企业,专注于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和自动化系统集成的高新技术服务。袁鵾回忆道,创业初期,他对研发以外的事务几乎一无所知。高新区管委会在发现该公司的潜力后,主动伸出援手,从初期孵化到公司选址,甚至连企业贷款须知都倾囊相授,这成为他创业之旅的良好开端。 如今,这家成立于2018年的企业,已获得50余项自主知识产权和19项注册商标,确立了在机器视觉和人工智能视觉算法领域的领先优势。 在记者走访过程中,园区企业谈到唐山高新区,最常提到的词汇是“高效”和“贴心”。“为帮助项目顺利落地,高新区采用了线上签约的方式。”河北华安百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光乾说,“我们落户时正值新冠疫情。在高新区的帮助下,公司仅用4个月便注册成立,7个月就投产运营,创下了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投产的高新区速度。” 在优质服务的保障下,唐山高新区获评“全国营商环境质量十佳园区”,为河北省唯一。 “我们从打通‘前置一公里’入手。”唐山高新区行政审批局局长陈鹏向记者介绍,“审批局为企业提供登记注册、税务、社保等一站式服务,并会安排专人全程跟进,实时了解企业在资金、用工、科技等方面的诉求,第一时间协调区直相关部门合力解决,确保企业快速落地、安心发展。”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董学忠表示:“唐山高新区将以海纳百川的姿态和开放的胸怀,马上就办、真抓实干,奋力打造山海之间璀璨的科技明珠!”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