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王粟实 儿童处于不断地生长发育过程中,五脏六腑的功能相对不够完善,尤其表现为肺脾肾三脏不足,抵抗力较差,和成年人相比更容易患病。尤其是学龄前期间,由于上幼儿园等社会活动,增加了交叉感染的概率,很多孩子一个月就生一次病的问题严重困扰着家长。那么中医在预防以及治疗小儿常见病方面有什么特点和方法?下面有几则家长常会遇到、与中医儿科有关的科普知识,希望能给广大患儿家长提供一些可操作的帮助。 一、孩子生病该选择中医儿科还是西医儿科? 中医儿科的特点是以中医药治疗为主要手段,包括汤药、颗粒剂、中成药等口服药物和小儿推拿、穴位贴敷及针灸、拔罐等外治疗法,抗生素、激素尤其是静脉给药应用不多,相对来说毒副作用比较小、更加绿色。 此外,中医儿科更擅长治疗而不是诊断。如果孩子出现不适却难以确诊是什么疾病,可以选择西医儿科,如果是常见病或已诊断的疾病,需要以治疗为主,可以选择中医儿科。 不少家长认为中医治病比较慢,适合治疗一些慢性病,比如调理脾胃、鼻炎等,不擅长治疗急性病,如发烧、肺炎。这个说法只是部分正确。正确的部分在于中医确实更加“治本”,也就是更加注重儿童体质的干预,同时重视饮食、喂养、四季防护等,所以在保健“治未病”和慢性病调理方面具有优势。但不正确的是中医治病其实并不慢,对许多急性病效果很快很好,比如,小儿推拿的优势病种就包括普通病毒性感冒引起的发热及功能性腹痛,通常一次见效。再比如用养阴益气思路的方药治疗腺病毒、鼻病毒等病毒性支气管炎、肺炎收效显著。 二、小儿发热怎么办? 孩子发烧是最容易让家长头疼的问题之一,那么中医儿科也有许多调理方法可以预防发烧。 从中医角度讲,发热是一个正常的人体正邪之气交争的过程,是人体在自动帮助正气对抗邪气,也就是像咳嗽是为了排痰一样,发热本身是一个正常的疾病反应,不超过38.5的低热大多数情况下不需要过多干预,所以发热并不可怕,也不太需要去预防。但是也要引起重视,主要是重视它的病因,要寻找感染源,或者其他非感染性病因。小儿发热需要注意的是避免高热惊厥和脱水,因此在温度过高时要及时降温处理,或者补液等。 发热通常的病因是感染性疾病,儿科常见的是细菌或病毒感染,部位大多在呼吸道或者消化道居多。中医认为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根源还是在于脾胃,因此可以通过中医药的各种方法调理脾胃、顾护卫气以及增强抵抗力,减少孩子发生感染性疾病的频率。 三、小儿肺炎有哪几种? 肺炎也是最让家长头疼的问题,可以识别以及预防肺炎的方法有哪些呢? 肺炎分类一般根据解剖和病因两种,比如支气管肺炎指的是炎症的位置,而支原体肺炎指的是病因系支原体感染。通俗来讲,肺炎表现有较典型与不太典型两种,容易识别的是前者,就是咳嗽、发热甚至喘鸣等症状比较剧烈,听诊肺部杂音也很明显,一般至少需要做胸片确诊。非常容易被忽略的是后者,就是咳嗽、发热等症状都不明显,肺部听诊也不典型,甚至有的表现就是感冒流鼻涕,结果一检查已经肺炎了。 从中医角度看,不太典型肺炎的孩子通常具有体质相对较弱,平常对疾病反应也不太剧烈,或者不太容易发高烧等特点,这就需要家长配合医生多掌握孩子的既往情况,尽量主动要求做化验检查等,以免延误病情。另外,肺炎痊愈的时间相对较长,炎症病灶吸收通常需要数月,在这段时间会比正常孩子易感,从而再次肺炎,所以肺炎后期需要注意防护。 肺炎的预防与反复呼吸道感染一样,中医认为都可责之于脾胃,即重视脾胃的调理,脾胃运化不利,食积生痰,容易使病情反复或加重。调理脾胃除了可以用中医药的方法,还要重视平时饮食护理,比如少食甜食、油炸及生冷制品,保持大便通畅等。 四、儿童中药容易入口吗? 中药一般比较苦,儿童重要和成人的不太相同。儿科的汤药很多会添加甜叶菊改善口感,所以都有甜味,大多数学龄前儿童能够接受,但是一般不宜加入过多数量以免影响药性。儿科开药一般方子不大,且多用药食同源的药味,对比成人的中药毒副作用相对小,但是每个孩子体质和敏感性不同,大多不连续用药超过2个月,如果病情需要则每3个月或半年要进行肝肾功能的检测。 除了普通口服汤剂,很多医院还开设了颗粒剂型,即医生根据具体病情开具处方,但取出来是颗粒剂的包装,类似于中成药,每顿一小包,用开水调匀冲服即可。主要优点是服用水量少,便于给不配合的孩子或小龄儿童喂服,且方便携带。 儿童中药还包括用煎煮的药液进行药浴、熏洗、雾化吸入、涂擦、漱口、灌肠、直肠滴注等多种途径,经过黏膜、皮肤吸收,在“脏腑清灵,易趋康复”的儿童身上效果都很显著。 五、家长可以进行小儿推拿吗? 小儿推拿是一门中医儿科学与推拿学的交叉学科,是一种越来越被广大群众认可的、无创的、相对绿色的治疗方法,原因在于一般3岁以下小儿对口服药物等疗法接受度差,而小儿推拿以做手穴居多,易于被患儿接受。 小儿的保健推拿手法有很多,常推荐比较容易操作、疗效好的有两种,第一个就是捏脊,俗称擀皮,就是把皮儿从下到上擀上去,具体是从背部下面的长强穴顺着脊柱一直捏到上面大椎穴,可以大约取从小儿两臀部中间的纹头端开始一直到后颈部。具体可用食指、中指、无名指在前的通常网络可以搜到的易于操作的手法,或者冯氏捏脊手法都可以。每次6遍,每天1次,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晨起效果相对最好,作用是疏通督脉、运脾和胃,对于多种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有效。但要注意大多不在孩子发热时捏脊,以免加重热势。 另一个是摩腹,就是在孩子腹部用手掌做较轻的环形运动,不用太大力,作用层次在皮肤即可。除了腹部,操作部位可以扩大到胸、胁部效果更佳。如果孩子大便不太通畅用顺时针摩腹,如果大便通畅或腹泻则逆时针摩腹。每次3-5分钟,每天1次,操作时一般需要隔一层薄衣服以免造成皮损,以出现打嗝、放屁、肚子里有响声为效佳。摩腹作用是健脾助运,消积化痰,因“胃不和则卧不安”故也有很好的助眠作用。注意如果孩子出现急性腹痛,需要排除急腹症等问题再进行摩腹。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